“我们不死,家里就有你大姑姐的一席之地”,老人的三观能有多歪

 

 

 

我们永远要懂这样一个道理:

别人过得不好,不是你造成的。你对于她的帮助,该出于自愿,而非遭人逼迫。

我们村原来有一个老人,生了五个儿子。前四个儿子都娶了媳妇,等到第五个儿子娶媳妇的时候,老人的岁数大了,没钱给小儿子娶媳妇了。于是,她就提出:“你们四个哥哥必须每个人给弟弟出五万,不出,我就躺到你家的大门口去闹。”

我记忆尤其深刻的是,有一个儿媳妇站了出来说了这样的话:“你儿子娶不上媳妇,又不是我们的错。凭什么非要我们出钱。要是出,也是我们自愿。我们不愿意,你楞逼我们,那我们就一分不出。”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这个婆婆真的到四个儿子的门前去闹了,但结果是,四个儿子每人拿了一万,之后不管老人怎么闹,他们都不出了。

他们对周围的人说:“我们有妻有子,家里也不富裕。养父母,我们有责任。但是给兄弟娶媳妇,我们一人拿一万已经是心意了。”

最后,老人跟四个儿子反目成仇,到处说四个儿子的坏话。她觉得自己白养了这四个儿子。

可笑的是,老人的小儿子始终不正干,娶了媳妇也没有留住。老人就一直养著自己的小儿子。后来,老人病了,没钱养自己的小儿子了,她的小儿子就跑走了。

剩下了瘫痪的老人,被自己视为仇人的四个儿子轮流赡养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很多老人,有一种很错误的思想:孩子的东西,就是她的东西。即使孩子结了婚有了妻儿,那么她孩子拥有的一切也都是她的,包括儿媳妇和孙子有的,她都觉得自己有支配的权利。

《双面胶》里李亚平的母亲就是这样的思想,她始终认为李亚平有的一切都是她的,她对孩子们的财产有着绝对的支配权,于是,她在其他子女有难的时候,很理直气壮地要卖掉李亚平的房子。即使,李亚平的房子,是他的妻子胡丽鹃的父母出资买的。

张瑶的房子不是她父母出钱买的,但是,却是她和丈夫李刚白手起家奋斗出来的。

张瑶算是农村那种少有的把公婆当亲爹妈孝顺的儿媳妇,她在买房子的时候,就故意买的大房子,方便两边的老人过来养老。可她怎么也没想到,她没有方便家里的老人,而是方便了自己的大姑姐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张瑶买的是复式的房子,为此,她和丈夫背了一大笔的房贷。但是想到,自己和父母以及公婆以后能住的方便,张瑶就觉得多辛苦也是值得的。

房子装修好的第二年,张瑶就把公婆接到了新房子。他们住楼上,公婆住楼下。他们工作忙的时候,公婆还能帮他们照看孩子,照看家,张瑶一直对这种生活状态很满意的。

可等到她大姑姐离婚,这一切和谐都改变了。

 

张瑶的大姑姐结婚10几年,居然一天班都没有上过。她一直是被男人家里养著的状态。可不想男人做生意失败了,她就马上带着孩子跟男人离婚了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张瑶的大姑姐离婚之后,带着孩子住到了张瑶家。在她大姑姐看来,我父母在哪里,我就该在哪里。

而张瑶的公婆也觉得自己的女儿就该跟着自己住。他们觉得女儿离婚了,他们有责任也有义务,管女儿和女儿的孩子。可这有一个让张瑶很难接受的前提,那就是自己的公婆是完全不挣钱,靠她和丈夫养著的。

他们平时的吃穿都是张瑶和丈夫出钱的。

现在大姑姐来了,性质就不一样了。张瑶和丈夫有赡养两个人老人的义务,但是却没有养她大姑姐和她大姑姐孩子的义务。

刚开始,张瑶的大姑姐离婚,张瑶就觉得她大姑姐过于凉薄。张瑶大姑姐的丈夫是个挺憨厚的人,养了她大姑姐十几年,一朝有难,她大姑姐丝毫不顾及夫妻情分,只想着自己不能被连累。

之后她也想过,她大姑姐落了难,自己能帮一点就帮一点,尽了亲戚的情分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可她没想到,她大姑姐吃着她的,花着她的,还想要在这个家里当家做主。

 

她大姑姐离婚后,完全没有上班的打算,一边让张瑶给她介绍对象,一边在家里好吃懒做,自怨自艾。而张瑶的公婆完全纵容自己的女儿,始终都觉得女儿离婚了,心情不好,也是可以原谅的。至于工作,他们的女儿已经这么多年没有工作了,哪里能找到像样的工作。

没工作就没钱,于是她大姑姐经常到楼上穿她的新衣服,用她的化妆品。张瑶闹过几次脾气,可张瑶的婆婆完全向着落魄能哭会闹的女儿:“她不是没钱吗?没钱,不用你的用谁的。你要是不愿意她用你的,你买的时候,就多买一件。她现在没钱,没工作,离婚了,自己带一个孩子,你们当弟弟弟妹的,难道就不该帮着她点。”

张瑶实在没有帮她大姑姐的任何想法。

张瑶每天六点起来,就开始上班。很多时候,为了多挣钱,晚上加班到12点,完全是常态。至于吃饭,那真的是,能凑合一口就凑合一口。

张瑶的大姑姐每天睡到自然醒,想吃什么了就出去吃什么。明明没钱,还想要继续过被人养著的好日子。

而张瑶的公婆丝毫不想改变女儿的生活态度,始终觉得女儿就该是被养著的状态,而张瑶就该是养一家子的状态。

 

张瑶心里很不平衡。

自己累死累活是为了让自己过好日子的,不是为了给她大姑姐制造好条件的。她大姑姐是离婚了,但是她离婚,又不是自己的错,凭什么让自己牺牲自己的好日子。

张瑶提出了让她大姑姐带着孩子搬出去住。

她大姑姐就开始哭,说自己离婚了,连娘家都容不下自己。而张瑶的丈夫则表示:“我姐姐没钱,哪有钱付房租。再说了,家里这么大的房子又不是没地方住,为什么非得让我姐姐出去住,你怎么这么容不下我的亲人。”

张瑶时至今日才明白,她的“贤惠”和“孝敬”,不仅没有被男人感恩,还被男人当成了理所应当。张瑶简直想要冷笑,真的是不能对男人太好,因为,他真的会得寸进尺,忘记了自己的真实情况。

而张瑶的公婆更是让她叹为观止,竟然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:“我们还没死呢?这个家还轮不到你做主呢。我们只要不死,这个家就有你大姑姐的一席之地。我儿子的房子,我说让谁住,就让谁住,你要是容不下你大姑姐,就自己走,没人拦着你。”

张瑶感慨,真的是,不到一定地步,她很难看清公婆和男人的真面目。也只有到了这样的时候,张瑶才看清楚自己在这个家的地位。

哪有什么她以为的岁月静好,不是是她单方面的付出和自欺自人。

 

张瑶提了离婚,带着女儿搬出了那个房子。她跟男人说:“这个房子是共同财产,离婚的话,我们就把这个房子卖掉,财产平分。”

张瑶的丈夫负隅顽抗,对张瑶说:“你想离婚自己离,反正我不离婚。”

那就拖吧。

张瑶最不怕的就是拖。张瑶不再还那个房子的房贷。而男人的工资还完房贷后,就所剩无几。他的钱还要养他的父母,养他的姐姐,养他姐姐的孩子。不到半年,男人家里的生活就已经捉襟见肘了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而张瑶带着女儿租房子住,少了四个人的白吃白喝,日子过得特别轻松。而她的女儿也说出了这样的话:“终于不用担心我的玩具被砸坏了。”

拖到最后的结果是,张瑶成功离了婚,那个房子最终也被卖掉了,财产平分,孩子归了张瑶。

男人重新租了房子,依旧是跟着自己的姐姐和父母同住。他们对外表示:“张瑶没亲情,太不容人。”

张瑶笑:“请你们继续你们的亲情,抱团一点点贫困下去吧。我不奉陪了。”

张瑶离婚后,用手里的钱买了一套小点的房子。她把自己的父母接过来,跟父母同住。父母帮她看着孩子,也帮她张罗著婚事。

在张瑶的父母看来,他们只是短暂地陪伴女儿。等女儿有了新的生活,他们还是想要回到老家过自己的生活的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有些老人总认为,自己的孩子就该抱团。他们觉得,他们和他们的孩子始终是一家人,而女婿和儿媳妇都是外人。只有他们的孩子去抱团,他们才觉得有亲情。

其实,这些老人从未懂过什么是真正的亲情。真正的亲情,从来都不是盲目地抱团。

张瑶的公婆觉得自己的儿子就该帮扶女儿。他们却没反过来想过,如果他们的女儿真的对自己的亲弟弟有亲情,会眼睁睁地看着弟弟离婚,放弃好的生活吗?

老人盲目地让孩子抱团,不过是滋长了“懒惰”孩子的自私自利罢了。一个孩子过得不好,他们并不甘心,他们要把过得不好的这个孩子放在过得好的孩子的家里,让过得好的孩子,也变成过得不好的孩子,从而成全了他们所谓的亲情。

这样一个孩子过得不好,其他孩子也没权利过好的亲情,真的是亲情吗?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亲情若如此,那么便是这个家最大的灾祸。

因为,这个家只纵容坏,不提倡好。

 

我婆婆有三个儿子,她始终秉持这样的一个观点:“人家过得好,是人家的本事。你过得不好,是你自己没本事。兄弟们之间,各人过好各人的日子。有了急难事,亲兄弟,有能力帮,都该帮。没能力帮,也别挑理,谁有谁的难处。”

我不觉得我婆婆的这番话凉薄,相反,我老公他们弟兄们之间的感情特别好。

他们都是努力过自己的日子,兄弟过得好了,他们开心,但是不会想要分兄弟的好处。兄弟过得不好了,他们也总是挂心,但是过得不好的那一个,始终是坚持自己努力过日子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他们之间也会有金钱往来,每当这个时候,彼此都会觉得还是亲兄弟亲。可有人没能力帮的时候,他们也不会怨怼,他们会觉得,都是亲兄弟,要是能帮,早就帮了。

他们都是非常忠厚老实的那种人,说话都很实在。

我觉得他们之间的友好跟我婆婆的教育有关。

她让他们独立自强,而非依仗过得好的兄弟。她让他们互相帮忙,但是也彼此理解各自的难处。

这才是真正的亲情。

我们希望对方好,对方帮我们,我们感谢。对方不帮我们,我们也能体谅对方的难处。我们不因为这帮和不帮就看轻了这亲情。

唯有如此,这亲情才能延续。

不要盲目地觉得亲情,就该抱团,就该热烈。最好的亲情,该是感谢和理解。

愿我们真的能理智地对待亲情,而非用一个所谓的“血缘”,就泯灭了所有的“是非对错”。

是非在前,情义在后,愿更多的人能懂。